当前位置:龙尊网 >娱乐圈热议

教学随笔41 潍坊之行几点感悟

发布时间:2024-03-31 14:45:33

教学随笔41  潍坊之行几点感悟

3月中旬,学校组织了部分教师参加了潍坊的培训学习,也是给了老师们开拓视野、调整身心的机会。本次培训主要以参观学校经验为主,参观的地点是潍坊的三所中小学,在集中的学习和观摩后,有几个话题还是想讨论的。

一是要打造文化品牌,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一个班级也应该有,在构建了学校文化后,就要去积极的践行、落实这样的文化,把这个文化落到实处,落到心里,让全校的师生都信仰它,这才是关键点,也是能让一个学校出彩的地方。很多学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特色,但是师生并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校园文化是浪费的。其实这个我很早就有了相关的想法,包括在班级管理上,也做了初步的实践,只是没有落实好,不了了之。借助校园文化也可以使学校的体系更加系统化,框架化,就相当于给一个人穿上了一套华服,大家都有胳膊有腿的,但是你穿的好,自然就比别人漂亮,还要看衣服是否合身,款式如何。

二是对于资料检查的要求,如何做出彩的展示。这既是一个“务实”的内容,也是一个“务虚”的工作,怎么出彩?就是资料少而种类(角度)多,以求“丰富”“翔实”,可以发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求精而不求多,角度一多,自然就会让人感到工作的细致、扎实。另外,要能及时装订成册、成书,做校报、出杂志更是必须的。学校还应当更多的展示学生成长的作品,放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给予展示;把最重要的理念也放在显眼的地方。

三是关注“家-校-社”协同育人,或者说是“全环境育人”,之前学校一直在提其实我都没怎么重视这个的重要性,在我所在的学校可以说家长和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的,两者的粘合性不是那么强,有很大一部分家校的关系并不是合作共赢的,而是家校间的矛盾。我们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个学校的口碑是如何建立的,或者说做家长的最关心的学校哪方面,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是领先的升学率、严格的管理或者扎实的校风,而不是其他。如何更好的发动家长的力量,发动社区的力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所谓的“尊师重道”了,如果家长对学校都不信任,那孩子会如何想呢?孩子会尊重老师吗?这就需要让家长多参与学校的事务,“把家长教育好了,还愁教育不好学生吗?”话是这么说,但毕竟还是很难的,这就需要学校想方法设计更多的措施了。同时,家校的活动要做实事,不要给家长造成额外的负担。另外,要跟社区联合,让社区走进学校,也让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在教育上做出的努力。要用对学生的爱贯穿在“家-校-社”的过程之中。

四是课程方面——关注两门课程:心理健康课和职业规划课,心理健康课我无需多言,现在的教育形式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再说这个职业规划课,可以有,但不必多,也不必在低年级设置,但是一般在初高中阶段就需要设置了,而且是必须的,另外一方面职业规划课一定要让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体现出实效(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规划)。除了以上的两个课程,其实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课程“食育课程”,即培养孩子用餐有礼、取餐有度,苏霍姆林斯基提倡要生活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对世界敏锐的心”,“食育课程”只是德育的一方面,生活中处处不都是教育吗?我们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高知识的人,而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所包含的含义很多,可是现在的考试评价还很难对这些做出全面客观的有效评价。但,换句话说,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只有评价才去做吗?康德不是说过吗,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璀璨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五,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给学生。改革班会课的形式,回想自己的班会课,是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学生成为了福柯笔下“监狱”里的“被驯服者”。我们可以在引导培养后将班级的管理权给学生。看了一节班会课,这节课由学生主持,各个班委上台汇报班级的情况,优秀的小组和落后的小组都要发表感言,最后班主任进行班会主题教育。班主任总是觉得干的很疲倦,回想一下是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了啊,没有放手培养学生的能力,所谓的班集体就肯定没有成熟。回想自己外出这几天也有几个调皮捣蛋的,没有听班长的话,应该如何处理呢?结合最近看的《正面管教》可以做出一些思考。

六是关于教学方式的几点反思:

①课后五分钟的回顾时间。我们是不是每节课上完后就上完了,是不是?我们可曾停下脚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虽然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行为,但是确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阶思维的参与。或者让一名同学带着大家回顾本节课所学。

②答题方法指导。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关注学生会不会某些知识,这也是必然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答题的时候,学生把知识呈现出来的能力。我们常强调学生审题、时间…这些虽然口头上在强调,但是都没有转换成系统的指导。

③关注新中考的命题思维和趋势。全省的统考很快就来了,浙江、江苏这些改革步子很大的地区早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路。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方式考查,我们培养不出来一批有思维有想法的人。那么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必须加紧学习、跟踪相关研究,大胆转变教学方式。科技爆发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会背书的思维,我们应负起的是培养健康的、积极、思辩、自由的思维。

④关注学生的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杜威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同买和卖的关系”。但在教室这个市场上,变成了教师的单向强卖,张心科老师提出一个概念叫“强制教学”,不就是如此吗。回想一下,学生真的买你的账吗?我跟我对象天天说一些文学历史地理话题说的很嗨,自己觉得讲的很生动,但是我对象说她根本对这些不感兴趣。学生不更是如此吗?——作为老师,到底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底,关注学生思考的逻辑。但换一个角度说,单向输入是垃圾的教学谁都知道,但是对面教学课时压力大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呢?是让大部分人掌握一点,还是让少部分人掌握更多?在高中、小学学段我想会有答案,那初中呢?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关系,在教师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又或者是调整学制和教材?

⑤教育需要仪式感——我们不能在生活的琐屑中渐渐平庸。我们要合适的仪式而不是过度的形式。回想一下,每天的上课还有多少师生相互问好呢?还有多少正式的颁奖呢?学生考好了有给他们放一场带有教育作用的电影吗?学生的生日是如何过的呢…

⑥如何正确的处理科技与教育的矛盾。这一条我必须单独拿出来说。ChatGPT、基因剪辑、无人驾驶汽车、太空旅行、人机结合、高科技战争…或许这个时代真的变了,那么教育如何做出改变呢?在潍坊看了某个公司研发的一个设备,该设备可以快速地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给教师很多反馈,也给了领导观察课堂的机会,但是我们在观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东西很多问题。就像PPT这种东西,教师已经变得没有课件不能上课了,而学生真的提升了吗?一把双刃剑,技术一边促进教师更了解学生,一边又成为了附着在教育上的吸血鬼。一个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更关注技术的时候,别的就会被忽视,如老子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个世界的“气”是有限的,不要想既做好这个,又做好那个。技术在一方面促进社会的发展史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反对一味的在教育这篇土地上宣传技术的实用性。

⑦最后一个话题——“主观的量化”。一般而言,客观的题目(如选择题)是可以量化的,答题卡一扫就出来了。那主观题目如何量化呢?很简单,我们可以采取评价量表的形式,把主观的内容放在评价量表中去审视对对照,其实这也是客观题批卷的思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把学生主观答题的情况量化到数据端,进行一定的观察。

2024.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