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尊网 >娱乐圈秘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学生感恩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28 18:53:56

STAY WITH EVERY DAY

-感 恩 -

感恩于行,知恩于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大学生的品质越来越看重。因此,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要求,还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识感恩之理

对感恩的理性认识是产生感恩之情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和意志是受认知的调解和支配的。个体只有对感恩的意义有充分领会,对施恩者的爱心行动有充分的认可,才能产生感动和感激的情绪。因此,大学生要明白“为何要感恩”等基本道理,强化对感恩的理性认识,促进施恩理念的确立。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感恩理念,掌握正确的感恩方法,才能指导自己的感恩行为。

二、激感恩之情

情感的激发是产生感恩行为的前提动力。学习感恩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它不仅是理性的、逻辑感恩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陶冶过程,是一种化育。感恩情感的产生是实施感恩行为的前提。感恩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种真挚的情感,大学生要用心体会它的存在,并逐步被它感染和熏陶,唤起大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激发起大学生自觉的感恩行为。

三、践感恩之行

引导个体施恩实践是形成感恩品质的关键。感恩过程就是一个从“感”到“恩”的过程。其中,人的知恩、识恩之后的“感动”是初始阶段,“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行为模式的是感恩教育追求的最终结果,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个体的感恩认知、感恩之情内化为感恩行为习惯,升华为自身的品质。而感恩品质的形成过程是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内含情感体验的生活实践过程。显然,只有感恩认知、情感激发是不够的,缺少实际行动的感恩只能是隔靴搔痒。大学生在学习感恩的过程中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回归实践,回归生活。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社会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体验感恩实践的愉悦、获得正确的经验、砥砺坚强的意志,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体会并践行感恩。

大学生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大学生日后融入社会才能更好的去工作和生活,从而逐渐成长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实践型人才。

THE

END

图文 | 陈静莹

编辑 | 钟晨峻
责编 | 黄欣 林星
审核 | 林文豹

出品 |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媒体中心运营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