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尊网 >娱乐圈秘闻

清明节——感恩、寒食、祭祖

发布时间:2024-04-04 09:30:28

要说起清明节的来历,那还得从春秋时期的一个名臣介子推说起。在晋国王室发生骊姬之乱后,介子推和其他四位大臣护从晋公子重耳出奔,随侍左右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重耳最后终于得以复归社稷,被迎立为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就在随侍渡河回晋国的最后一程中,介子推却悄然隐迹。他回了家,母亲对儿子不邀功、不求名利非常赞赏。介子推为了不让重耳找到他,就隐居到绵山中,母亲也乐于和他一起隐居。
晋文公封赏有功的旧臣和亡者时竟不见介子推。他或经人提醒,亦或猛然想起,想起了“割股食(音“饲”)君” 的介子推。正是介子推是从自己的大腿上割肉做的汤挽救了濒临饿死的重耳。
晋文公派人召见介子推,但就是找不到人。听说介子推入了绵山中,只因山高林深,怎么也找不到介子推母子。晋文公听了臣下的意见放火烧绵山,想藉火让介子推现身。但介子推与母亲不受酷火左右,相倚死在一株大柳树下。那一天是黄历三月五日。正好是清明节气日。介子推逝世一周年时,晋文公重返绵山,他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祭祀。所谓“寒食”就是不举火炊事,吃的都是生冷食物。意在对“放火烧山”的悔恨和责罚。那天,晋文公看到那棵浴火残柳已长出嫩绿柳条,就折下了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以后清明前寒食、清明插柳也就成了一个习俗。
可以看出清明节插柳寒食的习俗,主要是表达一种感恩的情义。随着历史的演变,清明节逐渐就演变成扫墓祭祖的习俗。因为在人们心中,父母的恩情大于天。直到唐朝开元二十年四月,就将这种风俗定于礼制之中,让普天下人都能在清明节寒食上坟祭祖扫墓,以展现孝思。
在这些演变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寒食一个月的习俗。但由于寒食时间过长对身体伤害较大,所以也就都回归于寒食两天。即在清明节前两日冷食大麦粥、杏仁酪。历代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每逢清明佳节,在我们感谢父母祖先大德大恩之余,也不要忘了二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位忠肝义胆、衷心清明的介子推。

关注我们     给你一个崭新的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