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尊网 >娱乐圈热议

关于《被讨厌的勇气》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4-04-08 01:13:24

终于开始写读后感了!可能真的有十年了。。没有好好用心来写一篇读后感了。感谢共读群,我是新的我了,耶!

这次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也是在一个共读群,当时虽然参与讨论很少,但对我也是个突破。这其实也是一本我自己在当时不会主动拿起来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觉得有点启发,但是并没有很好地总结,没有把看到的想到的跟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做一个整合,所以虽然有启发,但启发很有限。假期听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他在回答提问的时候说到伪学习状态,这是对认知的一个常见误解,以为提高认知就是增加输入量,这误会了认知形成的过程。只有让自己进入输出状态,形成某种类似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的时候,才可能有效输入。再加上今天XiongMeng同学在群里说的“不输出的看书就是‘耍流氓’”,终于让我在这个六天工作日第一晚接完娃做饭吃饭跟娃一起看书的现在,拿出了电脑想要写点什么。

一、初相见

初看《被讨厌的勇气》,很有种不以为然。“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能获得幸福”这种论调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漂亮话谁不会说,太虚伪。人多难改变啊,世界怎么可能简单呢,如果人人都能获得幸福,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不幸的人呢,难道就是因为他们不懂阿德勒哲学么。。也由此引起了本书解决的三个终极问题。

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于20世纪初创立了阿德勒心理学,也被称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是世界上心理学三巨头。有趣的是,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后来因为观点对立导致关系破裂。而荣格则把弗洛伊德视作父亲一样仰慕。三巨头的关系还真有意思。不知道阿德勒跟弗洛伊德关系破裂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课题分离有没有想到“一切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

二、决定论与目的论

如果人可以改变的话,为什么我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勇敢又独立,热情又开朗呢?

读这本书前,我的原因可能是这跟我的成长背景我的性格有关,我就是这样的人。读完这本书后,我给的原因可能是我正是因为想要保持自己内向小心翼翼不多说话沉默寡言的形象才不勇敢的。

所谓“决定论”和“目的论”,决定论也叫原因论,关注过去的原因,靠原因去解释事物;而目的论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这里想到其实跟管理学里的目标管理理论有点像,先有了目的目标,再去倒推需要做什么。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先后关系和谁是决定性因素,是决定论和目的论的本质区别。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句话真的很强者的哲学,我命由我不由天。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三、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自卑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人可以也应该有自卑感,但不应该有自卑情结。

四、人生的三大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行为方面: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我有能力”的意识、“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阿德勒把成长、工作、生活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五、课题分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一方面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思考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所以解决一切烦恼的终极杀手锏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六、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目标

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socail interest)。

共同体感觉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不光包含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国家人类,还可以包括时间轴上的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要理解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认可欲求的实质在于他人如何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求,受这种认可欲求束缚的人看似在看着他人,但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而只关心我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接着按顺序想一想,我们作为共同体的一员从属于共同体,拥有归属感,这是人的基本欲求。我们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归属感不是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必须靠积极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够得到。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二是必须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七、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

评价基于纵向不平等的关系,表扬和批评都包含了一定的评价。

横向的关系中用存在标准而不是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不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与他人之间,只有一方面也可以,要建立横向关系。最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用的主张。

八、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怎么摆脱自我意识羁绊,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

从三点做起,首先从自我接纳开始,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第二要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要做到他者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决定背不背叛的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第三点,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也就是他者贡献。他者贡献并不是自我牺牲,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贡献感能让人获得幸福感。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我们只需要活在此时此刻。

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加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