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尊网 >娱乐圈热议

跟岗研修,成长与感悟的交织 ——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跟岗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4-04-17 11:04:39

跟岗研修

成长与感悟的交织

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跟岗学习总结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季,谷文婷老师作为电白一小第五批跟岗老师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开启了为期两周的跟岗学习,深入实际教学环境,亲身体验前沿语文教学的魅力,亲眼观摩、切身感悟,下面让我们跟随谷老师再次走进这所百年老校,感受北二小百年老校的校园风采和文化底蕴,来一场全新的教育体验之旅。

1.精细管理,全员式教育

北二小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固定一个班,但是教师会根据情况进行更换,比如三年级开始从王府校区搬来主校区,老师基本上会替换。这对学生来说,彼此之间是熟悉、感情深厚的;对老师来说,可以直接利用学号来进行班级管理,比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会将某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学生学号直接写在黑板上,一方面提醒学生、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在学生教育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全员育人。学生的教育任务不仅仅落在班主任身上,科任老师重教学也重教育,在育人上凝聚成力,对学生齐抓共管,共同培养孩子规矩意识,比如:他们有常规“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想给你补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是这样想的……”“我接受你的建议,谢谢。”“……我要向你学习。”而常规一旦确定,全科老师对于该班学生都是同样的要求,贯彻落实规则。

同时,学校老师与校德育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年级都有一个首席班主任,负责年级德育工作。校德育部每周都会细分各年级要开展的德育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各年级每周也会进行有关德育方面的教研活动。德育部发现问题先通知班主任,班主任负首要责任;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发现问题,也可以直接反馈给德育部,层层落实“全员式育人”。

2.注重“思维”落地,集体备课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其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北二小的课堂内外无不体现出思维的落地生根。北二小的老师们假期就会集中一起研修,对每篇课文都精心备课,完全做到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的学习观 ——关注自我学习到关注团队合作与沟通、关注学什么到如何学、学会学。

北二小的老师们已经脱离原来的以“课”备课, 而是“大单元教学”。他们备课首先研究教材,分析此单元在整本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承载怎样的任务,再从单元建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出发,依据新课标确定这个单元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然后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和每一课的子任务,最后以任务为驱动走进课堂。

一节好的课固然需要专家和前辈们的引领,但更少不了同年级组集体的打磨,同年级组的老师不仅要集思广益参与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而且还应参与课堂展示环节,精益求精。这次我有幸见证了四年级一节参赛课的磨课及赛课过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北二小集体备课的力量,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把控都是群策群力的。凌空杯比赛时,老师在帮助参赛老师时都是不遗余力的。之前二年级组,有三个老师参加凌空杯比赛,寒假的时候年级研修,共同备一个单元,确定单元主题,然后由三个老师分别上一篇课文,为了更精确的指导,由三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指导一个参赛老师。其中一位参赛老师领会不到一些要点,同组另一位老教师亲自上了一次这堂课作为参考。我们最后看到参赛老师们在课堂上行云流水,其实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参赛老师和所在年级组老师的心血。这样团结互助、深刻研修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呢?不但凌空杯每节课都让我所膜拜,而且课后学校校长以及主任们的点评又让我跳脱出来发现盲区,比如:

A. 二年级《画杨桃》《亡羊补牢》《小马过河》三篇课文,延续了上学年“我用故事对你说”的单元任务,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注意“讲故事”这个活动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的起点和要求。其次,除了课文设计的问题外,我们对于整个单元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小马过河》是这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前两篇课文按照同样的教学思路上完后,这一节课是否做到老师再往后退,教师创设情境,搭设支架,比如“当遇到该类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借助本单元所习得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

B. 《陶罐与铁罐》第二课时中,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在文中画批描写二者神态、语言的语句,说说从哪儿感受到陶罐的谦虚友善、铁罐的傲慢自大?与同桌交流。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思考的点:第一,课后习题是从二者不同的性格中明白什么道理,课堂主问题是从神态和语言展示不同的性格。两种问题间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直接明确了陶罐就是谦虚友善、铁罐就是傲慢自大,然后从文中语句找依据,这就属于“标签式”的验证,除了这词语之外还有很多种性格特点,教师应该打开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生成中提问,并且及时给予生成性的评价,用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C.五年级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以及习作“他______了”中,单元主题确定为“化身故事讲述人,传承红色经典”,在这里就有几个问题:第一,对于革命文化的文章,我们要妥善处理好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的关系,慎重考虑图片、音乐和视频。第二,讲故事≠故事讲述人,故事讲述人还包含对红色经典的传承、对人物精神的传递。第三,习作中“体会人物内心,表达任务内心”,课堂中要先充分打开情感的大门,避免人物的脸谱化。

3.教师勇敢退,适时进

这也是北二小老师的厉害之处,一方面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表达,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又能够及时从学生不同生成中捕捉到相关信息,适时将自己要做的点播放进去。我认为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核之处。

我想这离不开两个要求:第一是老师以新课标为根本,树立整体单元备课意识、整体建构意识。针对目标精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有思考,有交流,有表达,真正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做到“双主体育人”。第二是学生积极、乐于完成前参作业。

上新课前,教师们会布置学生前参任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性知识,比如通读课文直至读通读顺读准、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学习,解决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另一部分是发展性知识,比如读完课文后有何感受?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针对某个内容有何理解?对于课后习题有什么思考?在书中进行批注。

对于中高段的学生,第一课时完全由学生分享,可以说哪些字书写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老师这时可以适当进行范写提醒;可以说课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但是通过课前自己查阅资料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进行分享;也可以说自己对课文总体或者某一句话的理解与感受,充分给学生自主发言与交流的机会。观察跟岗的班级,我发现前参好好完成后,学生对于课文基本能够理解个六七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布置了前参的任务,老师也需要检查批阅,所以常常看到老师收语文书批阅。前参任务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一个途径,所以前期以鼓励为主,哪怕整个班级只有一个同学某个小点做的好,都可以在全班进行表扬,同时必须指出好在哪里?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指示的作用。

4.多种方式评价,教学评一体

《新课标》针对第三学段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评改。

从三年级开始,北二小的老师们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都会先指导学生列提纲,明晰写作思路。提纲可以是表格形式、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形式,而且在提纲中并非几句话简要概括,而是详略结合,重点段落也需要写明。教师先修改提纲,提出建议,学生再根据评析下笔著文章。在学生作文本上,每一篇文章开头都会粘贴半张表格,上面会明确习作要素、习作要求和评析内容及分值,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打分,除此之外,三年级到六年级所用的“评价标准”都是一样的。

他们的习作指导课一定会有初试身手的环节,或说或写。比如:在五年级习作”他______了“中,教师当堂让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完成提纲,然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修改自己提纲,最后学生讲台分享,通过互评来突破问题,进行习作指导。同时,在生生、师生互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除了关注别人的不足之处外还需要发现别人的优点。

5.注重纠错,任务形式多样

他们的练习以《学习探究诊断》为主,是当地教育研修院统一修订的。分为两个部分,前面是每一篇课文的习题,后半部分是”形成性练习”,分为四个语文实践活动——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其中基础性的题目老师会当作课后作业或者前参完成,学生会在空白处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更正两-三遍,有难度的题目课堂会先进行课堂讲解。比如:我导师在讲的时候要求:左边打开语文书,右边打开学探诊,讲的时候不能用笔在作业上写或者更正,但是可以在语文书中找到相对应的语句,在书上进行批注。最后留时间当堂完成。

他们的校本作业分为词语本、听写本、课堂笔记本、随笔本、大作文本。词语本和听写本的作业更正就是在最后更正2到4遍都可以,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次数。

课堂笔记本可以写前参的资料,比如自己查找资料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了解;也会写老师的板书、同学的精彩发言、自己的感受等等。这个老师也会收上来批阅。

他们的随笔有的是老师课堂上捕捉到学生的生成,然后转化为一次小练笔,比如六年级的一堂习作课,刚好遇上春分,老师就普及:春分是唯一一个与吃不相关的节气,通过立蛋这个习俗,课上学生提问“熟的鸡蛋还是生的鸡蛋?鸡蛋还是其他的蛋也可以?两头都可以立起来吗?只有春分这一天才能立起来吗?……”等等问题,老师顺势让学生回家做实验,然后拍照片或者视频,并且当作一次随笔写。有的是课后习题和课后的小练笔。

除了课堂文化外,他们还有“主题研究课”,每周两节。新学期开学前,学校首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好本学期每个年级主题研究课的大主题,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研究主题一直是一样的——“走进新校园”,因为换了新校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发现、喜欢上校园。第二学期是“北京美食”,四年级的研究主题为“桥”“成长”,五年级是研究主题 是“北京”“中华文明”,六年级的研究主题则是“微电影”“为二小献礼”。接着,各年级围绕学校定下的大主题讨论制订好本级全期的研究活动规划,明确每周的研究小主题,比如四年级有讨论“自由”、“公正”。在主研教师的引领下和班主任的配合指导下,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展开探讨与研究,然后在班级中、全年级中进行汇报交流。这个过程有时候以小报的形式完成。

他们也会有“阅读之星”的评比,但是他们需要完成“阅读心得”,最终选部分张贴在图书馆门口。

春天是蓬勃生长的季节,初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园内的树木多是光秃秃的,惊喜的是每一天都能够在树枝上找到春的影子。两个星期的跟岗学习也随着那一抹嫩绿结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更加坚信: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保有终身学习观的。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次跟岗学习给了我新的教学启发,我将始终铭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努力成为一名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点燃学生热情的教师。

END

撰稿:谷文婷      拍摄:谷文婷

编辑:罗   香     初审:徐月琴

终审:蔡小红      签发:杨鼎芳

敬请关注电白一小

了解更多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