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尊网 >娱乐圈头条

喜报丨我校德育案例文章荣登《新校长》杂志特刊《教育新变量——中国教育微创新挑战与行动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05-07 16:43:08

“在行动中创新,让美好持续发生”,2024年4月,《新校长》杂志特刊《教育新变量——中国教育微创新挑战与行动年度报告》出版,我校德育案例文章《转换思维,让德育教育触摸更广阔的天地》荣登其“行动·生态营造”板块。

德育之“大”,兼容并蓄。郑州市金水区木子联大外国语小学用“大德育”思维调动以学校为中心的整个育人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积极性”,立足校内、放眼校外,使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连接互动产生教育的伟力。

在德育的实际工作中,首要着眼点在于形成学生的个人思想核心,在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初期,他们不能深刻地理解自己这一代是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生力军,也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在 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何种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我们要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每一次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是让儿童简单地分清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更要根据其年龄实际,进一步用热点触发、榜样引领、劳动实践、交流分享等方式展示这些价值观,触动心灵,引导行动,激励他们将使命担当贯穿在自觉行动中。

例如,《开学第一课》一定要有“大思政课”的灵魂,必须在“大”上做文章,立足大视野、大格局,帮助少年儿童育志气、强骨气、蓄底气;但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又要求从“小”处落地,深入浅出地通过一天课程的进行,把“热爱、梦想、奋斗、探索、未来”等美好的字眼转化为他们积极的体验。反观现实土壤,我们立足育人根本目标而设立的学生基本素养(健康身心、良好习惯、担当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领袖气质),已经通过每年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位学子了然于心,而这,将是“大思政”精神与我校现实的结合点。

图 / 木子联大专属“开学第一课”课堂

于是,我们引入宏阔的历史视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等),使其具备“时间的跨度”;引入辽阔的空间视野(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使其具备“空间的广度”;引入宽阔的实践视野(学科融合、多感官体验融合等), 使其具备“实践的宽度”;引入壮阔的时代视野(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抗疫”时景、勇于登攀的“奥运会”画景等),使其具备“时代的气度”。学校专属的《开学第一课》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和筋骨:《最可爱的人》里的责任教育,《白衣执甲》里的健康身心,《唐宫夜宴》里的人文情怀,《唯美奇幻背后的“托举”》里的科学精 神 , 《冬奥会视角下的自律与自由》里的习惯教育,《少年骄“奥”,绽放炙热的“中国力量”》里的家国情怀……

基于时代榜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活动,应在“大德育”思想构建中居于绝对凸显的地位,是将如珍珠般散落在生命中的人性道德品质贯穿并升华的一根亮线。当孩童的精神世界中有对集体、社会、民族、国家和党的深刻印记时,激发其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为之奋斗的动力, 便具备了条件。

如果将我们的德育对象——学生看成是一个圆心,德育实效是圆的面积,那么圆面积的大与小以及是否完整、美观,取决于半径的运作。在众多半径中,离孩子最近的就是教师与家长。而这个“最小圆” 画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整个同心圆体系,即育人生态系统的质量。

实现完美画圆的第一步在于选择。我们希望可以吸引对教育有共同理解的教师和家长加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中,大家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实践中相互支持、彼此赋能。建立新生入学档案,对学生入校前各项成长情况全方位摸排,对家庭教育模式精准调研,对特殊家庭教育方式差异化解析……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地“牵手”,支持有底气、成长有参照、辅助有途径。

还有让我们骄傲的存在——家委会的发力,也从委员的选择上开始。用严谨的态度和尽可能公正客观的流程甄选出理念相投、有较长远教育眼光、有成长型思维的成员,他们可以为家长代言,也可以和学校一起,致力于把孩童成长、学校发展推向新高度的合作伙伴。

图 / 家委会参与学校建设

其次,帮助家长和教师把自己的“小气候”做适宜。

助力家庭教育“返璞归真”。把家庭建设作为重点,帮助、指导家庭进行“生活教育”:每月一期的“尚美家长大学” 课堂,从心理学视角赋能家长个体成长和良好亲子关系营造;校报开设专栏,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做育儿经验分享;妈妈的下午茶、爸爸的读书会,从家庭角色差异中挖掘教育的契机……

鼓励教师成为一朵云。云朵,给人以温暖、无处不在、贴心而想要亲近的感觉,我们鼓励教师做“云感”教师,能在自身生活及学校提供的丰富积极体验中,持续获得自我激活的动力,并能形成一种磁场,被学生追随、模仿。在专业成长方面,我们通过请进来教、坐下来读、沉下来研、送出去学、走上台讲、推出去赛的教师成长“六部曲”,打造清溪、后浪、灵泉、 蓝海梯度教师队伍;在个人体验方面,“臻美”教师成长俱乐部、插花与点茶等传统文化课程、旗袍日、共读一本书、职工运动会、登山比赛等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丰富而鲜活的成长体验中拥有幸福感、获得感。

图 / 教师活动

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呼唤每所学校加紧与社会教育资源“强强联合” 的步伐。然而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学校作为育人活动的设计者与发端,都需要扯好手中的“风筝线”,通过重选与必要的改造,一方面让社会教育资源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尽力避免虚假学习、机械学习、单一竞争性学习的发生,让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真实而生动。“红色中国”“文化中国”“力量中国”系列研学体系和“行走的课堂”2×6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与社会资源进行联动发力的主要方式。

在策划组织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注重项目性:在筹备阶段,我们会与接待方进行深刻而具有生成性的对接,在对方提供的活动策划蓝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共同设计学子专属的《研学手册》, 引导学生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究。例如在带领同学们参 加“力量中国”主题研学营之徒步沙漠的 时候,《研学手册》中的相关探究主题是学校与专业队伍一起制定的。关于沙漠知识的学习、生存技能的获得、环保知识的普及等自然不用多提,其中还包含毅力、耐力、品格的养成的议题。

图 / “2×6”社会实践项目

凸显本土性:在日常的教学周,我们会带领同学们在当地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在省市博物馆以及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里发现中华文明的足迹;在同仁堂中医药博物馆领略中医药领域的技法、特点;走近城市的便捷轨道交通,在地铁站里感受“郑州速度”……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的成果,都能够激发作为本地居 民的同学们的探知欲与自豪感。

把握时效性: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肩负的职责是发现并运用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北京冬奥会、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党的二十大召开、各种传统节日和节气……这些国家和社会发生的特别之事,就像是时间之海冲刷上岸的美丽贝壳,待我们带领  同学们去捡拾。抓住教育的时机、时势、时令,顺时而为、因时而动、审时度势,让教育发生“打铁趁热”,取得“时效”带来的实效。

网罗多元性: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我们网罗线上、线下样本,用好行业“活 教材”。在线下,我们不定时对接社区,安排行业宣传专员进校园,开展遥感卫星、 急救技能、交通安全、用眼健康、防震减灾安全等主题课程。在线上,“天宫”课堂、 爱国主题电影、自然主题纪录片等,都会出现在我们筛选优质资源的资料库中,等着合适的时机,请它们出来化身“云端助攻”,与真人教师“打配合”,带给同学们别样的体验与课堂以外的补充。

图 / “向美·寻美”研学课程

学校,作为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者,应充分发挥每种教育活动的资源优势,一方面避免互相覆盖和取代,另一方面智慧地消解线上和线下,学校、家庭、社会的壁垒,打造立体成长空间,满足儿童多样化、差异性与丰富性的教育需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联动如何继续发展和迭代,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发现新问题和不断反思的力量中,完成新的超越。

猜你喜欢